第101章
看来是阻不得这婚事了,她暗自感慨此人凶横,一不小心便将心里话道了出:“大人还是一如当初,生性残暴,如此竟也能掌得天下权……”
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,她忙掩了掩唇,下一瞬却被此人轻巧地带入怀中,引得玉面一片潮红。
“夫人莫非不喜?”他轻声发问,微灼气息倾落至她耳畔,刻意蛊惑着,偏是未做任何不轨之举。
“夫人想要什么,本王皆会应允。这世上从不听他人之言,本王唯听夫人的。”
温玉仪容色含羞,半晌镇定下心神,柔缓地回应:“愿大人一世安宁便可,我无所求。”
然他着实安分,撩拨完后就势松了手,再未行居心不良的举止,难得将她轻易放了过。
“婚期定于三日后,玉仪还有何话要说?”他微微扬眉,见她羞赧地躲至一旁的椅凳上,假意庄肃道。
心觉离大人好似远了些,她轻挪木椅,无声地靠近:“这成不成婚的,只是个仪式,如今何人不知那城楼上发生之事……”
楚扶晏听着此言颇感烦闷,想她怎能这般轻描淡写,拜堂成亲可是女子的终身大事。
“只是个仪式?之前的洞房之仪未走完,本王懊悔至今,想着终有一日是要补上的。”
想了半刻,他极为抱怨地说道,然话中抱怨的似乎是他自己,不论怎般,这名分是定要给的。
他都已向世人放话了,久久不成婚,又是何情理……
“好,那我便和大人续上那盏合卺酒。”温玉仪倔强不过,垂眸羞然应下,忽地念起远在晟陵的云间香坊,不免懊恼起送婚贴一事。
“可是这么紧迫,婚贴恐怕来不及送往晟陵……”
“昨日已派人快马加鞭送去了,赫连岐和剪雪姑娘会如约而来,”哪知他似做了万全之策,着手之事皆面面俱到。
楚扶晏轻勾薄唇,笑意里掺了欢喜之意:“夫人还有何吩咐?”
不想大人竟将香坊的两位也考虑了进来,当真是无需她过多操心。
她的这位夫君,有时虽瞧着蛮横无理,仔细一想,还是挺有过人之处,她恍惚地颔首,蓦地想起近日他推却皇位之事:“大人竟想得如此周到……”
皇宫大殿之上的龙椅明明是大人梦寐以求,可到了终局之时,他为何舍下不要了……
她思忖不明,时不时抬起双眼朝他看去。
“另外,本王今日还唤了一位故友。”楚扶晏摆袖坐正,深不可测地再斟了茶。
“故友……”口中念着这一词,她一时寻思不出大人有何故友,脱口便问,“会是何人?”
“来了便知……”瞧她端起一空盏便要去饮,他轻盈夺过,顺手往盏中倒了些清茶。
“夫人又走神了。”
温玉仪将思绪拉回眼前,良晌俯首嘀咕:“我疑惑的是,大人竟不要那皇位。”
担忧她是想何事出了神,原是为他舍弃皇位一事而困扰,楚扶晏面色淡然,像是已寻到了帝王人选,为将来做好了打算。
“本王认真思索了几夜,皇位人人想争得,夺得此位者易成各方汹涌之势的箭靶,倒不如掌舵此权,继续让位给他人坐去。”
他仍然只愿做一个摄政王,是因朝堂明争暗斗过于耗费心神,加之皇子间的夺嫡争位很是凶残,便由着他们争去。
这话说得却是顺理成章,她频频点头,觉大人所言当真在理。
“嗯,大人说得有理。”端盏欲饮上几口,又感茶水烫了些,她轻然放回案几。
身侧娇影似真信了他胡编的原由,楚扶晏正色一咳,随即更换了解释:“后宫太过勾心斗角,本王不愿夫人去承受。”
“况且,本王应过夫人,今生不作他娶。”
“嗯,大人说得太有理了。”她仍旧依顺地回语,端然坐久了,腿还有些酥麻。
已道出实话,她竟然丝许讨好之意都未有之……他可是为了她才放弃的帝位,前思后想,楚扶晏甘心不过。
见此女似有若无的娇羞样,他便想从她身上讨要些赏赐来。
“本王可是为你弃的皇位……”起身弯腰俯下,将女子禁锢于椅凳上,他倏然凑近,停至她唇边,垂目沉声问道,“夫人不夸赞本王一番?”
温玉仪丝毫未动弹,心底越烧越烈,双颊一染绯色:“大人想我如何夸赞?”
“这天下大人待我最好,我不知该如何赞誉……”
“本王可待夫人更好……”实在欣喜看她不知所措的模样,他眼睫微动,低哑再道。
言语犹未道尽,他微撇了头,轻而易举地覆上温软樱唇,二人间的气息顿时浑浊了起来。
这柔吻似是在逐渐加深,使端坐的姝影娇意绵绵,却无处而逃。
“大人……”她呢喃低唤,迷惘中觉察大人未有停下之意,不经意瞥见殿门正敞着。
更令她羞愧的是,一名随侍立于门边,似有要事相禀。
她心下一惊,又赶忙换了称呼,欲让他快些止下,更是清醒些:“阿晏……”
岂料这一唤,使这玉树般的身姿不由微滞,随即愈发肆无忌惮地劫掠,将她死死圈至怀中,受下他深不见底的情愫。
殿门处的侍从瞧望此景微瞪了眼,顿觉来得不是时候。
慌忙退步阖了门,侍从左右为难地让身旁跟随之人稍待片刻。
被问是何缘故,那随侍仅是笑笑,答着楚大人正在兴头上。
可如此等着也并非是个良策,侍从思来想去,硬着头皮叩门而道:“大人,人已带到。”
“进来吧。”
得大人应许,门旁随侍才放下心来,缓然推门而入,为旁侧的小公子让出一条道。
温玉仪见势忙端坐回原样,桃颊上的羞色还未褪尽,唇瓣还留有方才落下的余温。
转眸瞧看时,她不觉惊愕,才明了大人所道的故友是项辙。
“扶晏哥,温姑娘!”
少年闻讯欢步而入,却见殿中二道身影颇为可疑,尤其是温姑娘,这般正襟危坐必有事相瞒。
项辙回想起随侍适才之语,大彻大悟般凝滞瞬息,也觉自己来的时机不妥。
“项小公子……”她诧异唤着,想那项仲明已自戕而终,项府满门被斩,这少年竟活了下来。
“项太尉被定下受贿敛财之罪,我原先以为……”
以为项太尉被削去官职后,家道中落,此少年定遭受了不少劫难……
然而她眼下看着,小公子容光焕发,鲜活得很,与旧日没什么两样。
项辙知她疑虑所在,偷瞥向如今只手遮天的肃穆人影,感恩地朝其一拜:“是扶晏哥提早告知了我,我便骑着惊澜出城避了风波,躲过了此次劫难。”
“还有我娘,扶晏哥也一同接出了城,才保住我们母子平安。”
她怔然瞧向一侧的大人,感他当真是事无巨细,如若不然,
她真要对项辙愧疚一世。
项仲明行恶是真,可这少年是无辜受了牵连,当初好意相帮,最终换来的却是家父惨死。她若是项辙,多少也会心存芥蒂。
对此长叹,温玉仪敛了敛眸光,生怕少年将她憎恨:“无事就好,我险些要为此心生愧疚……”
“家父作恶,死有余辜……”
岂料眸中少年已看了开,提起项仲明,竟也生起憎恶之气来:“可他因一人之过连累了娘亲,就连整个项府都……”
项辙紧紧攥住拳,清澈眸底溢满了恨意,宛若已知晓项仲明所做的行径,可谓是惨无人道,罪无可赦。
“项府成今日模样皆拜他所赐,我又恨又怨,却已无处可解恨……”他双眸一暗,随后抬起目光,郑重恭敬拜下。
“家父咎由自取,我一点也不怨你们。”
忽而想起这回是收了婚贴才赶了来,少年眸色骤然一亮,不再提那旧往之事:“扶晏哥邀我前来参加婚宴,这是要和温姑娘重行大婚?”
楚扶晏却像另有他意,单独唤这位项公子来此,应有旁的考量,她静观身边的肃影,待大人道出下文。
长指闲然地叩于椅凳扶手上,楚扶晏微凝起清眸,极为沉冷地开了口:“以项辙之名恐是难以容身,那些被项仲明残害过的平民百姓怕会将此债加于你身上。”
“本王命你改名换姓,往后为朝廷效力。”
此语却非是询问之言,而是容不得一丝违抗的命令,温玉仪忽感欣喜,回望项辙时,见少年呆愣了好几瞬。
少年良久才醒悟,楚大人这是命他入朝为官。
“可我是罪臣之子……”少年满头雾水,神色飘忽不定,难堪地说出口来,“我理应……理应被避嫌的。”
小公子定是怕这身份不服众,会让朝中官臣道上闲话,可有大人顶着,又有何人敢作乱……
她垂首轻笑,为之推上一把:“大人都发话了,项小公子是在质疑楚大人的思虑?”
“草民不敢……”项辙闻语惊吓而跪,一念及楚大人如今所掌之权,便敬畏万般。
黛眉轻微上扬,她敛声再作反问:“还自称草民?”
“微……微臣不敢。”
哪里这么自称过,少年称得不习惯,抬首偷望时,看她正投来赞许的眸光,似默然在将他鼓励。
第102章
项辙沉寂片晌,猛然直身再拜,语声嘹亮:“微臣定当誓死效忠大人,为朝廷,为天下黎民的安定尽一份力!”
王府内春花开遍满园,原先已破旧的府邸被重新修,一切皆惬心顺意着。
正于这两日,摄政王府翻了新,却未给王妃腾出间寝房。府中上下尽知,是楚大人欲和温姑娘同居寝殿,夫妻齐心,再不分你我。
“大人有这心思,也不和我说一声……非要闹得下人皆知,唯我不知……”温玉仪羞恼得紧,可恼意也不明该从何发泄,只好哑口无言地搬入殿内。
想着大人今日要辅佐新帝登基,定是忙碌的,心头那埋怨之意又褪了下来。
昔日在书案边批阅奏折的清瘦身躯映入心里,她倏然消了愠恼,起身走去庖屋为大人煲上一碗莲子羹,以迎接他下早朝。
今早新皇登基一事闹得城中沸沸扬扬,各处酒肆都在谈论着那新帝为何人。
可闲谈之语未过多久便止了,因楚大人扬言,再听到有妄议者,杀无赦……
仅有几名刚入城的外乡人走镖路过此地,不知楚大人下的命令,悄然在一酒楼中言谈起来,边饮酒边话着闲。
“今日登上龙椅的,传言是先帝的一位远房表戚,头脑有些愚笨,应不敢再生事端。据说楚大人不愿要那皇位,偏是将这江山拱手让出……”
一位身材高大的镖师饮尽碗中浊酒,轻问向身旁较为瘦弱的公子:“你说这位大人意欲何为?”
“不论谁坐上龙椅,皇权皆已落到大人手中,”至于为何不接皇位,那公子闪过一念,以扇掩面道,“我估摸着,楚大人是觉得原先的陛下不安分了,才想着再换一人得以操控……”
“毕竟在幕后操纵着傀儡之君,可是比自己称帝有趣多了。”
大汉闻语,谨言慎行地敛了敛眉,觉公子所言有些无礼,为圆其场,又道上一句:“我看啊,将来若谁还敢和楚大人作对,下场只会比先帝还惨……”
“楚大人是众望所归,民心所向,咱们还是莫议论了。”
这些茶余饭后之言仍是被酒楼的掌柜听进。掌柜生怕招来祸端,差遣上几人,将桌上酒水与下酒菜皆撤了下。
“放肆!何人准你们如此妄议楚大人!”
掌柜抬袖高喝,示意跟随来的小厮,将二人抓进衙门里:“方才可是有几名散步谣言者被当街斩首!楚大人有令,从今往后再有议论者,格杀勿论……”
殊不知楚大人竟还有这皇令,若真去了衙门,岂非是去送死……
“掌柜饶命,掌柜饶命……”方才议论的二人吓得大气不敢出,跪倒在地,连连磕起头来,“我等是外乡人,也只是饭后闲暇才偶然说起,不懂京城的规矩。还望掌柜饶了小的……”
面色再是凝重几分,掌柜挥袖命小厮暂且退下,抬手做上一手势,意在需用钱财买通,才能放过他们。
“楚大人为国为民,最是德高望重,容不得尔等庶民诋毁!”
“是是是,掌柜教训的是……”见事态还有转机,此二人塞了钱袋入掌柜的手里,发誓再不敢行妄议一举,“这些银两还望掌柜收下,我等再是不敢了!”
既有银两可赚,那便放过一马,掌柜见钱眼开地收下贿赂之银,轻咳着嗓,稳步行远。
宫城丽日当空而照,朝晖满前户,宫中草木迎晓露,大殿尤显一片巍峨庄肃。
待下了朝,达官纷纷退去。
如今朝堂动荡平息,在回王府前,想先去另一处之地,楚扶晏威凛地走着,步子踏入了天牢,眸色也随之阴冷下去。
外头本还是艳阳之天,到了牢狱便感阴风阵阵袭来。
他走到牢道尽头最为隐蔽的牢房前,向牢中被囚之人讥嘲了两声。
“几日未见,陛下别来无恙。”
他肃冷地立着,唇角悠缓勾起,未再向这人行半点君臣之仪。
手脚已被镣铐所缚,李杸疲倦地抬起双眼,借铁窗遗落下的冷光望清来人,随然一笑。
“朕已败成了这模样,你还来见朕做什么……”
楚扶晏冷观此人颓败的模样,面不改色道:“微臣只想前来告知陛下一声,这江山仍是李氏的,微臣不抢。陛下可安心下九泉了……”
“你不要皇位?”
了无兴致的面颜猛地一僵,李杸忽而站起,紧握上牢门木柱,双目瞪得通红。
放着好好的帝位不要,偏要去寻李氏后人占着此位,面前的辅佐之臣究竟意图何在,究竟是为哪般……
李杸愕然睁眼,掌心似要握出血渍来,沉默地等待后话。
“可陛下所留的几位小皇子已被诛杀……微臣找了个新君,是陛下的远房表戚。”
泰然轻笑了几声,楚扶晏缓声而答,早已将利弊想得透彻:“这虽是李氏的江山,可皆由微臣摆布。如此屈辱,微臣要整个李氏世世代代都受着……”
“永远摆脱不得。”
他道得极缓,容色一凝,当真如同恶鬼般诉说着。
“微臣想过了,江山仍是李氏的,微臣只尽着谋策之职,便不再有谋逆一说。”已于短短数日间想到了全身而退之法,楚扶晏唏嘘作叹,别有深意地低声回道。
“世人只会觉着,微臣无错,错的只是陛下而已。”
他顺势言得猖狂,道尽牢中的囚徒才是宵小之徒:“敢像陛下这样有异心的,微臣正巧可让他们看看,会有何等下场……”
“你!”李杸再度勃然大怒,倏地想起朝里朝外还藏有余势,又随他一道而笑,“楚扶晏……朕不会放过你!”
“朕要拉你一同入黄泉……”
似听出了话外之意,楚扶晏自如地扬眉,笑意丝毫未减:“微臣险些忘了,陛下暗中培育的血影司,还有朝中剩余的心腹,譬如吴相礼、许元川的人,微臣已除尽。”
“幻梦虽美,终有清醒的一日。”
于此,这位旧日君王再无后招可言,落花流水,全军覆没。
“哈哈哈哈哈……”笑声惨烈地荡于牢狱之上,流窜于牢道内尤为凄凉,李杸踉跄地向后退去,一步未站稳,跌坐在地,无奈痛哭流涕,“朕今生怎会遇上你这个恶鬼……”
“日日诛着朕的心,朕却到死……也未拿你有何办法。”
“来人,陛下累了,本王见有间刑室还空着,带陛下去歇息吧。”楚扶晏转身不再瞧看,吩咐起狱吏,意味深长地落下一语。
“陛下若是长睡不醒了,便不必再惊扰。”
“是。”那狱吏像是个聪明人,瞬间会了意,唤上二名狱卒便将这囚犯带走。
回于府宅已近午时,顺着游廊一路来到王府书室,忙完早朝该行之事,脱下朝服,他自是想来见一见夫人。
自打共居寝殿后,书室便也一同而用。他这位娇柔可欺的夫人,在闲暇时就喜待在此处习练字画,时不时还会唤他来品鉴一二。
书室的房门被悠然推开,一抹芙蓉般的温婉倩影现于眼前,柔桡轻曼,翩若浮云,发髻接落花,举手投足间满是纤柔。
他悄步走近,在她的身侧默默一站。
“夫人又进步了。”
楚扶晏沉声赞许,引得案前女子羞愧地顿笔。可手还未收回,就已被他从后握住。
颇为专注地望起案上墨画,他凝神片刻,轻握素手,带她继续作画:“本王恰好有空闲,来教夫人作字画。”
温玉仪愣神一霎,侧目看他,见他真就聚精会神地添了几笔。那画作却似神了一般,立马栩栩如生了。
她觉得让大人赐教实在难得,便全神贯注地投入于墨画中。只是……
只是方才有府侍来报,早朝过后大人去了趟天牢,她知晓他,大抵是去见了李杸。
据说大人面容阴沉,似是起了些杀意。她此刻望去,又觉清颜并无异样,较平日还多了份闲适。
难忍心上好奇,温玉仪悄声问道:“听说夫君方才去了天牢?”
他听罢回得直言不讳,想来那人受尽极刑,今日必死无疑。
“李杸撑不了多久,最多半日。”
话音刚落,便有侍从匆匆走来,在案旁恭敬地行礼:“楚大人。”
随侍走上前,抬手附其耳边低言了几语,又缓步退离书室。
意料之外般轻哼了一声,楚扶晏将墨笔握得稳,柔声相告:“本王还是高估了他,才受了半个时辰,便在牢中丧了命。”
李杸落于大人手中,本就活不了多长时日,死在牢狱是那小皇帝唯一的归宿。只是惨死得如此之快……她心感讶然,想必是大人用尽了酷刑。
温玉仪淡然思索,目光回于字画上,想着早朝之举,轻缓地问道:“新帝登基,大人可还满意?”
“目前看来还满意着,谁知将来会不会走李杸走过的路。”
忆起那刚坐上龙椅的新帝,那新君一副未见过世面的模样,端坐朝堂之上哆嗦得找不着北,他轻蔑一笑,冷然回语着。
可李杸是被大人亲自赐死,受得万千苦刑,身为其外戚,刚登上皇位的新帝会对他抱有恨意。
她小心提点,唯恐大人再遭不测:“新帝若知真相,知大人杀了李杸,会对大人怀恨的。”
第103章
大殿上身着龙袍的孤影暂且掀不起风浪,再者,有李杸的下场摆于天牢内,估摸着新帝不会亦不敢有何举动。
楚扶晏落完最后一笔,画作便成了:“那龙椅是本王扶持他坐的,若非本王找寻,他还是个穷乡僻壤里的书生,如今多少会对本王存有感激之心。”
“不过有夫人的这句提醒,本王定谨慎行事。”他搁笔顿了顿,放低语调,似虚心听清了她的劝语。
轻展开字画,温玉仪爱不释手,秀眉若新月而弯,闲然回忆起方才他所授的画技。
愁绪微淌过眉梢,她适才光顾着言论新帝,却忘了习上技艺。
此生最见不得身旁这娇影落泪,瞧她蓦地自恼,忙猜测起了原由,楚扶晏望回墨画,那堆积如山的奏折便随它去了:“夫人不必犯愁,本王今晚再来教一回。”
“嗯……”她良晌低眉颔首,愁眉顿时一绽,这才缓缓放落了书画。
楚扶晏确认着旁侧的娇玉之影心绪尚好,长松了一口气,眸光不自觉地落于她的淡雅素裙上,眉心又微拢了起。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
“莫说本王了,倒是夫人怎还没准备?”想着翌日的此时都在拜堂了,她怎还安闲自得,他敛声柔和地相告,生怕她记错了日子。
“明日就要大婚了。”
“其余之事本王皆已安排妥当,只是那喜服与首饰需夫人挑选,本王……不懂女子之物。”唯怕她误会,他连忙多道一句,语声越发轻了。
犹豫着似犯了难,温玉仪瞥向窗外庭院,故作无辜道:“我本是想着手的,可剪雪那丫头非要揽下,我执拗不过……”
他闻言诧然,不知剪雪何时已从晟陵赶到京城,竟还为这昔时的主子打点起细软衣物来。
“楚大人!”
话语言至一半,丫头便欢愉地蹿入了书室,手上还持着一顶凤冠,朝主子眨了眨眼:“奴婢一收到婚贴,可是连夜赶路入了京,想着大婚这一事,没有奴婢在,主子定是不习惯。”
这丫头素日本就闹腾,若加上项辙凑至一起,怕会闹得不成样……
楚扶晏端然上前了两步,冷声一咳,极为严肃地告诫道:“那你也应该明白,明日何时该在,何时不该在。”
“奴婢绝不打搅楚大人洞房花烛!”
剪雪抬手发誓,瞬间会了其意,随后在空中比划着:“奴婢已想好,在庭院远远观着,如有人敢靠近,奴婢通通轰出去!”
听此女婢的回话,他顿然放心下来,正声赞誉道:“怪不得你家主子与你情同姐妹,还是挺机灵的……”
哪有人在青天白日下说洞房之夜的。
温玉仪又恼又羞,对面前的二人着实钦佩,忙抬声遏止:“你们可否别当着我的面说,我……我羞臊。”
丫头难得见楚大人喜悦,便大胆地靠近了些,悄声细语道:“话说奴婢还是头一回见主子害羞成这样……”
说是窃语,可全让她听了见,楚扶晏回眸看时,望案旁的姝色涨红着桃颊,羞意似要溢出眸框。
“婚仪之事,可办好了?”他再度将目光落回剪
雪身上,觉丫头能再会他意,低声忽问。
剪雪柳眉一弯,知晓弦外之音:“奴婢已准备妥当,大人有何吩咐?”
“本王想听听……你家主子的陈年旧往。”
淡漠之语意味深长,他眉宇仍稍蹙,像是在道着颇为严谨的正事。
“那大人真问对了人,奴婢可是这世上最知主子的人,”大婚当前,压根就不顾主子的羞涩之意,丫头兴致正起,愿与大人娓娓道来,“大人想听哪方面的?奴婢定将所知尽数相告。”
抬袖欲请丫头前往亭台一叙,楚扶晏凝眸静听,顺着回廊稳步而行:。
“甚好甚好……那就从儿时之事说起吧……”
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离了房室,唯剩她一人留于书室内。
她暗忖着剪雪会和大人道些什么,不一会儿便游离了神。
“一个吃里扒外,一个沾沾自喜……”温玉仪无奈轻叹,又提笔决意沉心作起画来。
次日红绸漫天,树梢悬挂的灯笼比桃夭还艳,摄政王府笙鼓齐鸣,喜气洋溢。
殿内的铜镜明亮,照出一抹玉姿娇靥,丹唇浅勾,红衣素手,正仔细理着青丝发髻。
娇娇倾国色,缓缓步移莲,未过几时,随庭院一小厮高呼。
她手持团扇,足抵红莲,轻步向大殿行去。
园中桃瓣纷飞,周围热闹非常,她偷瞧两旁景致,发觉除了此前所知的宾客外,温府中的侍卫奴才竟都被请了来。
她心下欢悦,随四处欢闹之景行步而去,一想正于殿中等候的,是那权倾朝野的楚大人,便心生欢喜。
他脾性阴晴未定,时常残暴不仁,却唯对她倾下一心。
除了王府,京城大街小巷亦是热闹,各处酒楼茶肆悬灯结彩,肆铺内的堂倌张罗着各桌的生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某家酒馆窗边酒桌前坐有一书生,衣衫褴褛,似常年在此赊着账,连掌柜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观望窗外景色久了,心觉疑窦重重,恰逢掌柜经过,他便拽其衫袖问道:“敢问掌柜,今日是什么日子呀?怎么这街市上都张灯结彩的?”
“你若想知,便将赊的账都先还了,我便和你详尽道来。”掌柜摊了摊手,此事似没得商量。
今时这街市确是比往常哄闹太多,书生前思后想,迟疑地拿出钱袋,在掌柜面前放落几个铜板。
能得上一些钱,掌柜自是怡悦,将铜钱收于袖中,在一旁寻了一椅凳坐下:“今儿可是楚大人的大婚之日,大人要迎娶美娇娘,我们还不得装点得热闹一些。”
“怪不得我路过那摄政王府,听着里面锣鼓声喧天,很是喧闹……”听罢,那书生幡然醒悟,忆起府邸传出的震耳欲聋之声,与那位大人素日严苛之样实在相合不得,便疑惑又问。
“想不到像楚大人那般的威肃之人,竟也喜闹腾?”
掌柜似憋在心底良久,终于能找上一人道几句闲话,就放了手里的活,悄然说道:“我听说在里头闹的都是王妃的娘家人,大人脸都黑了一半,却硬是不敢怒上一个字。”
“娘家人?”那新妇娘子来路,书生也是有所耳闻,心头疑虑便更深了,“可我记得,温姑娘不是前朝宰相之女?温府不应该都……”
不应该都因温宰相的离世而衰败萧疏,怎反倒盛荣成此……
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掌柜喜笑着一扬袖,叫了堂倌再上两壶酒来,“楚大人似是有意将温府保下,这些人还是大人命人请来,说是为讨夫人欢心的。”
方才的锣鼓震天之音犹响在耳,书生再作沉思,随之又晃了晃头。
“可就算是温府的人都去撑了场,也不会闹成那模样……”
说起闹腾,掌柜便又想起了一人。
此人先前就缠着楚大人不放,想这大婚之日定是会闹个尽兴。
“还有一人也去了婚宴,你兴许猜都猜不着……”那掌柜就此忽地一放酒盏,双眸微凝,回得缓慢。
“项太尉之子,项辙项公子。”
如此听着更觉怪异,书生深知祸从口出,说了几字,不敢再言道下去:“项太尉不是也……”
“如今这天下人的生死,还不是楚大人一句话的事……楚大人之命,可是比皇命还大……”掌柜顺手酌起烈酒,似想起些趣事,敛声轻语道。
“传闻这楚大人是将温姑娘宠上了天,此次婚宴也是他亲自操办,一点一滴都未曾怠慢,让姑娘安心待于府中便可。”
不曾想楚大人还极有耐性,书生顺势饮上几口好酒,只觉有些荒谬:“亲自操办?这费心又费神之事,楚大人竟不嫌烦乱……”
掌柜起身苏活起筋骨,伸了个懒腰,继续招待起来客:“这天大的喜事,我们这等百姓自当是要沾沾喜气的。”
“那是那是,还是掌柜说得通透。”
知晓了原由,书生恭敬送走掌柜,独自一人饮起案几上的美酒,再回首望起挂满灯笼的街巷。
夜幕渐渐昏暗,城中繁华如梦,明月透过帘幕,庭中宫灯照得四周幽静通明。
殿门徐徐被推开,半刻后珠帘被轻盈撩起。
一道清月冷雪般的身影步入寝殿内,饶过屏风,见一娇姿仍举着团扇,端坐于软榻边。
他小心翼翼地走近,将掩面之扇轻然取下,便瞧她娇面红霞衬,佼佼乌丝,玉带珠花。
当真令他欢喜欲醉。
被望了太久,温玉仪垂眸轻声作咳,听殿外隐约有吵闹声,小声说道:“外头……好像有些吵嚷……”
“项辙被剪雪拦着,无碍,”他低低一笑,依旧凝望这抹娇颜,“今夜不会有人来打扰。”
“嗯……”娇羞而应时,她又觉有何不对。
昨日大人将她那贴身婢女笼络了去,原是别有图谋……
神色忽而微变,她颦眉细思,道出一个揣测:“大人收买剪雪,是为了挡项小公子闹洞房?”
楚扶晏笑而不语,伸手将摆于喜桌上的两杯盏斟满了酒,递着其中一盏到她手中。
“夫人,来,”示意她来行合卺之仪,他举杯恭然而敬,“本王敬夫人。”
她敛眉轻笑,照着他的礼数交盏而饮,心上一片欢畅:“那……妾身也敬大人。”
喜酒入喉,极是浓烈,使她原本羞红的面颊更是半醺泛酡,眉目起了波澜。
将她扶回榻上,他轻柔低笑,于耳畔低喃:“夫人不必羞怯了,今晚唯你我二人知。”
“真好……”
温玉仪扬唇如春花而绽,眸色迷离地瞧望面前清冷,似自甘醉了酒。
他佯装不解,开口轻问:“好在何处?”
深思了许久,她容色虽醉,银铃般的嗓音却是清晰:“好在妾身仍伴在大人左右,好在大人的心仍归于妾身这。”
“夫人既觉着好,本王也觉如此……”
再是隐忍不住欲念翻涌,他与她一同倾倒于红帐内,沉醉一夜花月。
红颜映烛火,春色满香帷,双影缠作鸳鸯戏,共枕修千年。
—完—
第104章
正值盛夏,绿树阴浓,上京城各巷陌熙来攘往,大多行路而过之人于树影下乘凉,虽烈日当空,街市仍留有几分热闹。
巷道旁的茶馆较春日更喧嚷,不少掌柜请来说书先生在馆中话闲,吸引着来往之客。
一男子兴致勃勃地由经一棵槐树,朝后一指,为树下纳凉的几人道明了方向。
“那边茶坊的说书先生正说到了楚大人旧日休妻一事,你们还不快去凑个热闹?”
“休妻?”听得这一词,其中有位手提菜篮的妇人眸光一亮,倏然来了兴趣,拭了拭细汗,赶忙向茶馆行去。
“我曾有耳闻,据说那其中是另有隐情,这可要去仔细听听。”
男子口中所言的茶馆不大,里头座无虚席,与所道别无二致。
一位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案几前,在场来客听得津津有味,边听边食起桌上的果盘糕点。
说书人的话语徘徊于茶馆内,妇人寻了一张椅凳挤于一角,出神入定地听起书来。
“上回说到,楚大人放落碗筷,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,猛地拍落在了姑娘面前的膳桌上……”
老先生一拍醒木,使得四周立马肃静,再接着道起。
“话说那温家小娘子见了楚大人递来的休书,顿时痛哭流涕,恳求大人快些将休书收回。可大人呢,为了争权夺势忍痛割爱,仍是执意休了妻……”
言及此,那一语未曾道完,忽有一言打破
了场下寂静,顺势也打断了先生的话。
“错了错了,分明是温家小娘子亲手写的休书,楚大人苦不堪言,被迫签押的。”
馆内之人一齐瞧望,开口的是个浑身书生气的小郎君,手持折扇,轻盈而晃。
细细一看,那容貌还带了些许秀气,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淡雅别致。
“你又是何人?竟敢质疑老夫所言!”
眉宇沾了不悦,心想这小厮许是来砸茶馆生意的,心底便怒火中烧了起来,老先生怒目圆睁,抬声问着。
虽已女扮男装出了府,可仍丢弃不了娇羞色,温玉仪适才只是随性一想,不料竟将藏于心上的话轻道出声。
如此,她忽地不知该如何答话了。
都怪这先生将她说得太卑微凄楚,她实在听不下,才一时忘了今日是微服出游。
闲然端起茶盏细品一二,她默不作声地敛下黛眉,想方才话中的自己着实狼狈不堪,急中生智道:“我就是大人身边的一名奴才……”
“方才所说,皆是我亲眼瞧见的。”
老先生本想再道,又怕此人再打岔,抬袖命她继续说:“那你倒是说说,后头发生了何事。”
“温姑娘被休,自是离了京城……”温玉仪提壶欲斟茶,却感盏中已无茶水,唤了堂倌添上一壶,更是悠闲地饮茶道,“往后之事我便不知了。”
也不明何时成了百姓口中的茶余谈资,她干咳几声,深知这些道听途说者未被降罪,是因最终将她与楚大人传成了一段佳话。
听得那人深感欢喜,罪自也不降了。
“我知。”
岂料一低沉嗓音从另一角悠缓飘来,众人循声再望。
一名布衣男子悠然倚于木椅上,穿着不似达官显贵,却空有一身阴冷之息直逼而来,令周遭莫名寂然。
她闻声一看,不免惊讶得一颤。
这哪是什么寒门公子,分明是她那喜怒无常的夫君。
此趟出府她可只与剪雪一人说过,大人明明在书室观阅奏本,又怎会乔装跟来……
见诸位当真在等着下文,楚扶晏面色不改,淡然续说道:“此后楚大人相思难解,就千里迢迢地去见故人,欲将姑娘寻回,再话夫妻之念。”
“你又是何人?”
老先生眉头紧锁,又望这想砸场的另一男子,视线随后游离至两道人影间。
他思来想去,镇定自如地回道:“王府内的另一名奴才。”
茶馆中轻然响起私语声,老先生与二人相顾,谨慎问着:“你们二位相识?”
“不识。”
她连忙矢口否认,却听大人回得从然,和她同一时刻回语。
“相识。”
难得独自出府游玩,还装扮得是个男儿身,她想着不必如平日那般拘谨,便未与大人传报,只身一人溜出了府邸。
不曾料到,竟这么快就被大人寻了着。
如今也瞧不出大人是为何故跟随,本就尚未将他捉摸得透彻,她暗自叹息,眼下更茫然了。
楚扶晏想打圆场,目光似有若无地轻掠过她,凛眉低声道:“他是东房的奴才,我是西房的,隔得较远,他自当不知我。”
这一唱一和的,若说毫无瓜葛,试问何人会信。
老先生眯眼细观,别有深意而问:“那你又为何将他记得清楚,还尾随小公子到此处,莫不是有何难言之隐……”
听说书先生这么一道,馆内听客皆顺着话语思量,心觉先生所说不无道理,眸光十分笃定。
“这王府中的奴才该不会有断袖之癖吧?”
身旁一位秀才浅浅嘀咕,偷瞥这曾于摄政王府当差过的奴才,轻声说与旁侧的听书人:“你看你看,被说中了,那公子要恼羞成怒了。”
“都曾在王府当值,还同时出现在了茶馆,我估摸着此事定不简单……”
高深莫测地一捋长须,被问的年迈老者了然颔首,举止似平日游走深巷的算命先生。
说书的老先生重重咳嗓,转移起话头,又落回了那掌权大人身上:“咳……罢了罢了,二位奴才的风流韵事,老夫我便不打探了,咱们接着说休妻之后的事儿。”
醒木再度拍了响,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缓声相道:“楚大人怀念娇妻在侧的时日,派人打听了她所去之处,便快马加鞭赶到了晟陵,哭着喊着求夫人归府……”
“打住!”
此言入耳,楚扶晏似也听不下去,终于明了夫人为何阻止,这佳话传得也太荒谬了些。
他冷眸细微一凝,肃声提醒道:“楚大人何时哭喊过?你们胡编之前也不好好思索几番!”
“莫非……你跟着楚大人去了晟陵?”
见又是这人打断说书之言,老先生坐不住了,似看戏般眯起双目,好奇而瞧。
镇定地饮上茶水,那布衣男子仍是一副谈笑风生之样,与诸位缓慢道着:“也不无可能,当初大人可是唯带了我一个奴才。”
温玉仪本想从茶馆离去,可她这夫君在馆中无意闹着事,以大人的气性应不会轻易善罢甘休。
她左思右想破局之法,现下只可锉大人锐气,再借机将他带走。
蹙了蹙黛眉,她端直了娇躯,作势忆起往昔之景:“胡说,分明是只有我去了……我对你根本没有印象。”
竟敢在众目睽睽下将他说得下不来台,楚扶晏容色顿然一冷,莫名想与她一较高下。
“那日我随大人去见了温姑娘,却瞧着姑娘正与一位公子嘘寒问暖。”
“我还瞧见楚大人偷了香。”她极为不惧地正容道,引得四处忽而哗然。
他眉心紧拢,不甘示弱地与眸中这抹姝色相望:“那你大可言说,和楚大人偷香的究竟是何人?”
“二位且慢!”
见此情形不妙,老先生很是苦恼,指了指茶馆外的街巷,好言劝道:“咱们这儿是茶馆,而非闹市,你们要吵,便去外头吵。”
可堂中众人听入了神,有人憋不住心里话,急不可耐地问着:“但这两位奴才所言确是听得人心痒痒,后来呢?后来如何了?”
“偷欢过后,楚大人自是欲罢不能,决意走上漫漫追妻路……”
温玉仪道得心安理得,闲适地挥起折扇,从容一弯眉。
对此话越想越觉怪异,他沉然寻思,肃然反问:“我怎记着……是某位姑娘芳心暗许了?”
她随意编造的谎言,大人也不必这般较真……
况且她是他夫人,退让一步有何不可,他何故总要争出个胜负来。
她起身抱拳,面露歉意,朝在场来客赔起不是,赔完便畅然离去:“这位兄台与我所言天差地远,待我和兄台仔细回忆,再与诸位道尽真相。”
“公子言之有理,小生就先告辞了。”
见她行步而离,楚扶晏忙跟步紧随,这才反省起自己是否将夫人惹了恼,不由地追悔莫及起来。
“这就走了?我们听着正起劲呢……”
堂内听客蓦地失了兴,连台上的老先生所说也不愿再听了,扬声问道:“二位小公子,你们几时还会来啊?”
可在喧嚷声中,二人已然走远,像是不会再回来了。
灼灼夏日,湖畔围着萍花汀草,这抹秀色似真生了气,直走在前头,一眼也不曾向后望来。
楚扶晏回想起茶馆中说的字句,自省好一阵,走至身侧轻问:“夫人怎么不继续争了?”
“无趣,大人从不让着妾身些……”
女子微低着头,步调又加快了些,柔语中透了微不可察的委屈。
望她秀眉蹙得紧,他不禁心软如棉,像是认错般靠近,在她耳旁悄声道:“夫人莫气,下回,下回本王让着。”
“夫人不论说什么,本王都在旁附和。”